俞宗建

+收藏:http://zongjian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画史人物 | 曾鲸:磅礴写照,如镜取影,妙得神情
2017-10-09    浏览(1194)    作者:俞宗建    来源:《中国书画报》

曾鲸(1564—1647),福建莆田人。字波臣,别称波臣父,晚号蔗园老人、蔗庵、蔗第等,“波臣画派”创始人。毕生从事肖像画创作,艺术活动主要在南京、苏州、上海、杭州、余姚和乌镇等地。《中国绘画史》誉其肖像画在明代近三百年“首屈一指”。

  曾鲸的生卒年常见有两种错误说法:一说曾鲸生于1568年,卒于1650年,全国有十余种专业绘画史书、教科书都持此说;二说曾鲸生于1567年,卒于1649年,《艺林年鉴》即持此说。以上两说均认为曾鲸享年83岁,而《福建画人传》则作其82岁。真相如何?且看有关史料。

 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《南雷集五·题张子游卷》中云:“庚申年(清康熙十九年,1680)邂逅子游时,言其师卒于丁亥年(清顺治四年,1647),年八十四。”明代著名画史专家姜绍书在《无声诗史》中记载“曾鲸年八十三终”。黄宗羲所说的“年八十四”是享年84岁(古人习惯说虚岁),姜绍书所载的“年八十三终”是指从出生算起到去世为83岁,乃实际年龄。因姜绍书与曾鲸是同辈,故曰曾鲸年龄为终年实岁;而张子游乃曾鲸学生,故尊逝者为享年。二者只是说法不同,并无矛盾。

  《南雷集五·题张子游卷》中还有一段珍贵史料,言及明崇祯十一年(1638),曾鲸曾到浙江余姚,为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写像。明崇祯十四年,黄宗羲寓居南京鹫峰寺,曾鲸又与其比邻而居,常造访黄宗羲宅。“每至薄暮,波臣过我寓中,邀往书屋。余不能酒,黄花绿茗杂以果饵。出其所蓄书画、古奇器观之。”一年后,黄、曾因故失去联系。直到清康熙十九年(1680),黄宗羲偶然遇见曾鲸的学生张子游,方知曾鲸“晚年目不能细视,为牛首僧画八十一代祖师像,遂终焉”,不禁感叹惋惜。

  黄宗羲系当时著名思想家、大学者,且曾与曾鲸比邻而居,姜绍书是曾鲸的好友,而张子游则是曾鲸的学生,关系密切。根据他们所述的曾鲸生卒年史料来判断更为真实可靠,也更具有权威性。因此笔者认为,曾鲸生于1564年,卒于1647年。

  明末清初学者徐沁著《明画录》(成书于1677年,距曾鲸逝世已40年)记载:“曾鲸,字波臣,闽晋江人。” 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在《柳如是别传》中引用徐沁观点,也将曾鲸归为“闽晋江人”。徐沁为何会把大名鼎鼎的明末清初人物肖像画家曾鲸的里籍误作“闽晋江”呢?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考证和甄别,钩沉史实,避免以讹传讹。

  曾鲸于崇祯十三年(1640)写《柳敬亭像》,自题“崇祯庚辰重九,蔗园老人写于秦淮畸舍,曾鲸”,钤“曾鲸之印”。笔者由此对曾鲸晚号“蔗园”作了深入考究。古代书画家自号通常有好几个,其中一个往往会取自作者的诞生地或居住地。例如,比曾鲸稍长十多岁的明代莆籍宫廷大画家吴彬,号“壶谷山樵”。“壶”为莆田壶公山,“谷”为谷城,指莆田黄石。吴彬因自己是壶公山麓谷城山人,故在“壶谷”后自谓“山樵”,以此把自己和家乡联系在一起。

  通过曾鲸在作品上款识“莆阳曾鲸”“莆中曾鲸”“莆田曾鲸”获悉,曾鲸应为福建莆田人。若想进一步探知其具体里籍地,目前暂时无法从史籍中查获。故笔者亦尝试从曾鲸晚年自号入手探踪。

  万历四十八年(1620)曾鲸作《董其昌像》,款识“蔗庵曾鲸写照”;崇祯十三年(1640)曾鲸作《柳敬亭像》,署“蔗园老人”;曾鲸晚年还有一个自号“蔗第”。“蔗庵”“蔗园”“蔗第”,皆带有“蔗”字,由此透露其家乡莆田里籍地当有甘蔗。这也流露出曾鲸晚年身在他乡,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。

  考查“蔗第”之“第”字,古意有第宇(官邸)、第舍(宅第,住宅)、第屋(第宅)、第馆(第宅)、府第(宅第)。故笔者初断,曾鲸里籍地之宅第旁边种有甘蔗。

  考查“蔗庵”之“ 庵”字,古意有圆形草屋之意,文人的书斋亦多称“庵”,如“老学庵”“影梅庵”等。古人亦喜“居河之湄,结划为庵”(《神仙传·焦先传》)。由此,笔者推断,曾鲸可能出生在文人之家,上辈居河之湄,结庵而居。

  考查明代莆田有关“甘蔗园”的史料,宋元时期,莆田有三个地方大面积种植甘蔗,形成“蔗园”。其中仙游县有两处,莆田县有一处。莆田县的“蔗园”位于该县东北十多华里的仁德里。

  明代弘治时期(1488—1505),莆田县划分为七区三里,其中二区含仁德里。仁德里辖八村:长丰、七步、澄渚、陈墩、大沟、吕埭、吴刀、魏塘。河流环绕村庄。

  莆田曾氏入莆有三支,其中一支为宋代绍兴年间由泉州吉折入莆田延兴里南箕堤头,后来由南箕迁入西漳村(今属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长丰村)。泉州十世草堂公讳珍,官居翰林博士,即曾氏始祖之一。《莆阳曾氏族谱》载:“曾氏郡望为山东鲁郡。曾氏之入莆也,始于宋。其由南箕之入西漳也,始于元。西漳则由南箕迁,南箕则由泉郡徙,泉郡则由吉折,吉折则由长沙武城分迁。莆祖则由宋草堂徙,西漳祖则由元艾轩迁。”

  结合以上史料分析,曾鲸里籍应为福建莆田,其乃西漳村曾氏艾轩公后裔(详细另文考述)。

  笔者多次赴江苏南京,浙江余姚、嘉兴和桐兴等曾鲸生活、居住过的地方进行艺术活动和实地考察,并通过查考《嘉兴府志》《桐乡县志》《乌青镇志》以及莆田人刘尚文撰的《莆画录》等文献史料,获证曾鲸一家三代(曾鲸、曾沂、曾镒)善画。《海盐县志》称曾鲸:“开辟门庭,前无古人。”

  据笔者考证,曾鲸40岁前已经抵达南京,且能即兴吟诗,作诗极具诙谐之趣。据明代莆籍学者姚旅著《露书》卷十二《谐篇》载:“甲辰(1604,曾鲸时年40周岁)冬,夜集秦淮,酒中行隐令。谢少连(诗人,曾鲸挚友)曰:‘一对好夫妻,不应娶个小。只为心不平,终日打不了。乃金鼓也。’曾波臣曰:‘朝出兰房暮即归,长干相守不相违。妆前犹有啼痕在,只恐明朝又别离。乃牛也。’盖兰者,栏也;干也,竿也;妆者,庄也;啼者,蹄也;离者,犁也。”

  另有清代郑王臣著《莆风清籁集》收录曾鲸诗文《赋得丹灶》:“仙人渺何许?遗迹竟萧萧。伏火明还灭,轻烟锁又销。草香犹昔日,砂冷到今朝。误作黄粱梦,寻来路转遥。”

  曾鲸早期能够在名家云集的江、浙、沪地区声名鹊起,与同邑学人姚旅及 “莆中四绝”等人的团结进取、互帮互携分不开。姚旅(1572—?),名鼎梅,字园客,福建莆田人。姚旅著《露书》卷十二《技篇》载:“唐、宋、元山水不一体,体体擅场,唯吴文中即花鸟、佛像亦无不精工。他若曾波臣小像、洪仲韦小楷、黄允修篆石,皆名称一时。余尝对陈元凯称吾乡‘四绝’。” 

  曾鲸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有突出的地位,除莆田文人间互相提携外,更应该肯定的是,他呕心沥血培养了谢彬、沈韶、郭巩、廖大受等四十多名优秀的弟子,形成影响后世颇深的“波臣画派”。“波臣画派”的弟子还有很多,画史上大多只罗列出画家的姓名及字号,如“传鲸法者,为金穀生、王宏卿、张玉珂、顾云仍、廖君可、沈尔调、顾宗汉、张子游辈,行笔俱佳,万历间名重一时”,又如“波臣弟子甚众,其拔萃者,文侯而外,莆田郭巩,字无疆;山阴徐易,字象九;华亭沈韶,字尔调;汀州刘祥生,字瑞生;嘉兴张琦,字玉可;海监张远,字子游;秀水沈纪,字聿修。皆不问妍媸老幼,靡不神肖”等。以上谢彬、金穀生、王宏卿、张琦、顾云仍、郭巩、廖大受、刘祥生、沈韶、张远、沈纪、徐易、顾宗汉等十余位画家,都是曾鲸亲授的学生;如果加上再传弟子,如顾铭、禹之鼎、徐璋辈,其阵营之大、声势之壮,足以让“波臣画派”名垂画史。

  兹列举曾鲸家乡莆田的两位高足廖大受和郭巩的艺术简历。

  廖大受,字君可,从学曾鲸,工写真,代表作《雪庵像》,评者谓其“曾波臣后当推为第一”。

  曾鲸另一位莆田高足郭巩,字无疆,莆田人。其堪称传神妙手。周亮工《读画录》云:“郭无疆巩,闽之莆田人,移家会城。无疆作画,具有天质。山水、翎毛皆工,尤以写生名。为余作小照,携归江南,见者匿笑不禁。咸曰:‘得无疆,波臣可以死矣。’波臣,曾鲸也,亦莆人。……请无疆追写程公,无疆援笔立就,望之如生。”周亮工邀请郭巩为其恩人程仲玉绘肖像画,看到肖像画的人喜赞:“有郭巩在,曾鲸可以死了。”由此可知郭巩的绘画艺术成就和技术水准。

  曾鲸画像虽以传统画法为之,亦用唐宋以来的传统粉彩渲染法,但其更注重墨骨用笔,并与西画技法进行有机结合。其以淡墨将面部层层渲染出阴影凹凸,极富立体效果,后人称之为“凹凸法”。曾鲸用这种独创的画法使其笔下的人物肖像神情逼真、惟妙惟肖。清初张庚在《国朝画征录》中曰:“写真有两派。一重墨骨,墨骨既成,然后傅彩,以取气色之老少,其精神早传于墨骨中矣。此闽中波臣派也。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之大意,全用粉彩渲染。此江南画家之传法,而曾氏善矣。”张庚此论,言明曾鲸是两种画法的善用者,并强调他比前人更注重对面部的渲染。

blob.png

王时敏像

  曾鲸绘《王时敏像》,先用墨线勾出轮廓和五官,再用“凹凸法”淡墨层层烘染结构,并以淡赭傅彩,成功地塑造出青年时王时敏气质高洁的文士形象。

曾鲸挚友姜绍书在《无声诗史》中评说其画“磅礴写照,如镜取影,妙得神情。其傅色淹润,点睛生动。虽在楮素,盼睐颦笑,咄咄逼真。虽周昉之貌赵郎,不是过也。若轩冕之英,岩壑之俊,闺房之秀,方外之踪,一经传写,妍媸惟肖。”论及曾鲸作画又曰:“然对面时精心体会,人我都忘。每图一像,烘染数十层,必匠心而后止。其独步艺林,倾动遐迩,非偶然也。”正因为曾鲸“每图一像,烘染数十层”,有些学者认为他吸收了某些西洋画法。

  明代神宗皇帝时,有欧洲传教士利玛窦、罗儒望、汤若望等传教士来华。他们将西洋绘画作品携入中国,给中国绘画带来一定影响。笔者查《利玛窦中国札记》载:利玛窦一生先后三次到南京,分别是1595年5月、1598年7月和1599年2月。特别是第三次,一直到1600年5月才启程进京,在南京居住了一年零三个月。其间,利玛窦与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、礼部侍郎叶向高、思想家李贽、科学家徐光启、画家李日华等名士交往,辩学论道。那么利玛窦在南京是否传播了西洋绘画呢?对此,当时的学者顾起元在其著《客座赘语》一书中记载:“利玛窦来南京,居正阳门西营中。所画天主乃一小儿,一妇人抱之曰天母。画以铜板为橙,而涂五彩于上,其貌如生。身与臂手俨然隐起橙上,脸上凹凸处,正视与生人不殊。”

  据笔者考,曾鲸在1594年前已经在南京生活,时间上与利玛窦三次来南京传教等活动有交集。叶向高、李贽情理上自然乐于引见这位福建老乡、写真高手曾鲸与利玛窦相见相识。尽管目前并未发现利玛窦与曾鲸直接见面的证据,但曾鲸在南京见到利玛窦所带进来的西洋画技法作品《圣母圣婴像》的可能性很大。

  曾鲸的人物肖像画影响中国绘画史近五百年。潘天寿著《中国绘画史》誉其为“一代传神泰斗”。

  曾鲸开辟前庭,前无古人。其为中国肖像画开辟了新途径,丰富了中国肖像画的笔墨表现力,为传承和传播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blob.png

王阳明像

  曾鲸于崇祯三年(1630)仲春迄孟冬敬写《历代名贤真像》计62帧,《王阳明像》乃其中之一。曾鲸还为中国著名文人学者写照,如《董其昌像》《王时敏像》等。曾鲸尤注重为中华民族脊梁、有中国气节之名士传影,如《黄道周像》《胡尔慥像》等。曾鲸写气节名士《胡尔慥像》题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,意味深长。曾鲸高尚的艺术情操也是其写像成功的因素之一。其子沂遁入佛门。曾鲸晚年带孙曾镒迁隐乌镇竹素园。

  曾鲸开创的“波臣画派”通过弟子张琦及其所绘《费隐通容像》等作品,以及再传弟子的传播,影响了日本黄檗宗肖像画风,为中国绘画远播海外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blob.png

沛然像

blob.png

葛震甫像

blob.png

徐明伯像


来源:《中国书画报》


标签:利玛窦,波臣,莆田,曾鲸,黄宗羲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